
邹玉龙,2006年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并获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5月和7月先后获得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电子工程专业哲学博士学位和南京邮电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12年8月赴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3年9月至今受聘于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7月破格晋升为教授,2015年1月评为博士生导师。2014年获得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最杰出青年研究学者奖,入选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等,并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2015年江苏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排2/8)、2016年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排1/5)。
研究方向及主要成果
长期从事认知无线电、中继协作通信、无线网络安全、以及卫星通信等无线通信理论前沿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在Proceedings of the IEEE、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等国际权威刊物上累计录用发表了IEEE期刊论文4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IEEE期刊论文20余篇。相关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2014年获得IEEE通信学会亚太区最杰出青年研究学者奖。该奖由IEEE通信学会设立,授予在过去三年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杰出青年研究人员,自2001年至今共评选了十届,每届在整个亚太地区遴选仅1名最杰出青研究学者,迄今仅有2位中国大陆学者摘得此奖项。
采访内容
Q1:不久前(12月12日)武汉大学公布了全球一流学科建设的大学排名,南邮进了前百强,位居第91名。您怎么看待这个排名?
A:学科建设,看的是大学的研究生资源和质量,以及相关实验室建设,南邮的学科建设还是比较全面的,理工、人文、经管等,整体属于前百是很不错的成绩。就优势学科来说,比如通信、电子、光电,南邮作为博士学位授点,在国内的排名也更为靠前。
Q2:您目前研究的大方向是什么呢?进展如何?
A:我们目前聚焦点在解决无线通信安全的问题上。因为国家层面非常重视网络通信安全,去年教育部在“工学”门类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今年3月份又成立了中国首个网络安全领域的社会团体——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既然国家有这个需求,我们肯定积极响应。但网络安全涉及范围广,我们先从一贯领先的领域、网络安全的子集——无线通信安全着手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实验室在国际著名出版社Springer发表的学术专著《Physical-Layer Security for Cooperative Relay Networks》(协作中继网络中的物理层安全)算是一个代表吧。
Q3:现在大学生普遍对专业兴趣,未来方向存在疑惑,而您在通信工程领域读完本科后又硕博连读,是怎么确定发展方向的呢?
A:专业兴趣,我个人的看法,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当你某一方面出成果了,由此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就能成为激发兴趣的源动力。
每个人的发展是动态的,受其他因素影响会去作调整。大一时,我对计算机编程感兴趣,想着将来做个程序员不错;大二时,学了电路,做电路实验,我又觉得搞电路技术不错,打算进华为之类的公司;到了大三大四,我又意识到本科学历低了,还需深造,虽然很多人选择三年读个硕士,但是我想着四年多,最多五年读个博士,学得更全,不是更好吗?读博前我是想着考公务员的,但在读博期间,我认识到自己在学术研究上还是有一点悟性,觉得在这一块可以做得比较出色,于是就决定走下去了。
Q4:南邮校训中有“弘毅”二字,学长作为名副其实的学霸,求学路上也经历过挫折吗?
A:我不是什么学霸,只是比较赞同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说的“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挫折困难当然有啊,而且从中吸取到了不少的教训。人生路上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应该是高考失利了。我当时考取的是我校通达学院,那时受到的打击还是挺大的,大一刚入学的那段时间甚至想过退学复读,但是抱着不当逃兵的信念,坚信只要努力条条大道通罗马。还有就是保研时,本来专业每年都有两三个保研的名额,但我那一年的时候,直到10月份才被告知学院没有了保研的资格。没办法,在接下来的3个月时间里,我得忙着复习准备考研,并最终取得423分(其中数学149分),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我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还有在美国做访问学者,后来又读博,除了忙着上课、学习、考试,还得做项目。留学费用是从研究项目支出的,项目必须有进展才行,所以说那段时间也是非常锻炼人的。
Q5:美国史蒂文斯理工学院出来的学生起薪都非常高,为什么学长还是选择回到了国内全职工作呢?
A:首先在无线通信研究领域这一块,我们要有自信说中国也是一流的,在国际上与欧美国家处于齐头并跑的阶段。而且南邮鼓励青年教师事业追求,支持政策在全国范围看都是靠前的。只要在科研上取得突出成果的,不论资历,收入就高。
Q6:您和爱人的结合在我们看来非常完美,学长是怎么看待大学生谈恋爱的呢?
A:对大学生谈恋爱,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我和爱人是在读博时在一起的。从事不同工作的人,像科学家和艺术家,结合也可以很幸福,但是两个人有共同话题也不错。比如在继续深造还是就业的问题上,想法可以一致。
Q7:人们总说搞科研是孤单的、寂寞的,学长当初怎么认识到自己适合搞研究的?带博士生,觉得怎样的人适合搞科研?
A:搞科研肯定要耐得住寂寞。我带研究生,也不强求一定要做学术,但我有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学位论文一定要写好,不能东抄西抄,而要真的花时间深入研究一个问题。至于我带的学生以后的发展,无论是进入企业界、学术圈,还是做公务员,我都会支持并加以引导。因为就算读博士,也不一定要从事学术研究。
Q8:灵感对于研究十分重要,学长平时在实验室工作,没有灵感你会怎么办?
A:搞研究的确需要灵感,但是百分之一的灵感也是在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之后才产生的。苹果砸了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有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呢?我们研究者除了在实验室,在走路时、在逛超市时,随时随地都会思考问题。
Q9:学长结合自己的成长历程,对南邮在校生有什么寄语吗?
A:1.专心把当下的事做好。其实人的可塑性很强,发展过程也是动态的。刚开始时不必急着做职业选择,也很难做到。先专心把手头的事做好,也就是搞好学习。
2.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上大学花着父母的钱,如果只是追求安逸的生活,每天早上起迟点,沉迷于打游戏看剧,那以后呢?再加上人是有惯性的,不要觉得前面玩几年,后面再学习,一般的结局是直接玩了四年。大学时光很宝贵,希望大家能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别忘了锻炼身体。
3.正确面对挫折。从高考失利我领悟到,人一定要努力。挫折是可以让人吸取到经验教训的。